当前位置:首页 > 道藏 > 正文内容

金丹大要

《金丹大要》,元陈致虚撰。成书于文宗至顺二年(1331)至惠宗元统三年(1335)之间。原为十卷,收入《正统道藏》时,前七卷各分为二,加卷九、十而为十六卷;另将第八卷析出单成一书,名《金丹大要图》。

fuzhou125.jpg

 这是一部内丹专著,作者为了抬高内丹(金丹)术的地位,奉老子为内丹始祖,称老子之道即金丹之道。该书卷二《道德经序》中称:道始无名,先天地而位天地,始万物而育万物,张良得之以佐汉,文帝得之以治天下,张陵得之以降魔济民,许旌阳(许逊)得之而善摄生,唯有金丹奥理,世人知者甚少。作者认为,《道德》中所谓仿佛中有象有物,杳冥中有精有信,以及不贵难得之货等,皆直指金丹大道,显露玄机。至于“众甫”、“神器”、“玄牝”、“橐籥”之类,皆为经中所隐八十余金丹术语之异名。“盖深注意于道,使后之人从是而悟,因悟而入,因入而有焉,即有为者金丹也。”作者十分重视精、气、神的作用,且以先天精、气、神为本,后天精、气、神为用。


 他说,修行人应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所谓精者,是指先天地之精。“《老子》曰:‘窈窈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者’,此也。修炼之士先明此精,既若明了,即可仙矣。是号为金液还丹。”气为生成天地万物之本,在人则有先天、后天之分。“世人但知养生止于禁欲,殊不知一念若动,气随心散,精逐气亡。为此,道者当心体太虚,内外如一。……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矣”。神者通灵玄妙,依形而生。心之本体无思无虑,虚灵变化无穷,即为先天之神。“大修行人先明此神而敬惮之,若能明了即神仙矣”。他总结说,修炼金丹不外修炼精、气、神三物,只要善于分辨三物之先天、后天,以先天精、气、神为本,后天精、气、神为用,“三物相感,顺则成人,逆则生丹。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性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只在先天地之一物耳。”


 书中对金丹、药物、鼎器、采取、真土、火候、神化等内炼诀要作了详细阐述。在《金丹妙用章》中说,所谓金丹之“金”,非世间金银之金,乃先天之祖气,却生于后天。大修行人于后天已有形质之中,而求先天祖气,以此气炼成纯阳,故名曰丹。“夫纯阳者乾也,纯阴者坤也,阴中阳者坎也,阳中阴者离也。喻人之身亦如离卦,却向坎心取出阳爻,而实离中之阴,则成乾卦,故曰纯阳。以其坎中心爻属金,故曰金丹”。在《药物妙用章》中公药物为内、外,谓外药为真一精气,内药为真一之液,“大凡学道,必先从外药起,然后及内药。……外药者色身上事,内药者法身上事,外药是地仙之道,内药是天仙之道,外药了命,内药了性。夫惟道属阴阳,所以药有内外”。所谓“色身上事”,指阴阳双修丹法。


 《鼎器妙用章》述内丹炉鼎位置,有内鼎、外鼎、阴鼎、阳鼎诸说。据陈致虚解释,内鼎实指下丹田,外鼎实指中丹田。


 《采取妙用章》言采取药物的奥秘,《真土妙用章》论述意念在内炼中的作用。 《火候妙用章》言精气升降运行之掌握,《神化妙用章》言丹成神化之妙用。书中又为金丹修炼提出了七个注意事项,即七个“须知”:运火行符须知、朔望弦晦须知、防危护失须知、卯酉刑德须知、沐浴心虑须知、生杀爻铢须知、脱胎换鼎须知等,提醒修炼者注意掌握。


 此书表现出浓厚的三教合一思想。一方面,将老子之道说成是万法之宗、三教之祖,称“孔子而佛,皆明此道,非另有一道也,后来乃分三教”,把老子抬高到三教始祖的地位;另方面,又将金丹之道与儒、释会通:“夫金丹之道先明三纲五常,次则因定生慧。纲常既明,则道自纲常而出,非出纲常之外而别求道也,是谓有为。故云‘和其光、同其尘’也。”


 又引佛家定慧之说,以证金丹无为之性功,曰:“乃至定慧圆明,是谓无为,故云‘知其雄,守其雌’也。道至无为,则神仙之事备矣。”书中还多处采用禅宗的棒喝、公案手段,以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这种理论上的特征是宋元内丹派的基本倾向,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普遍存在的三教合一潮流。


 该书融南北二宗理论和丹法为一体,并在很多方面作了比前人更系统更精细的论述,是元代最重要的一部内丹书。在道教内丹史上也不失为一部重要著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道教符咒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fuvvv.com/post/333.html

标签: 经文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上药三品,神与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知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合体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神...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此经是道教玄门日诵早课仙经中的内容,为道教徒每日必做功课。经文如下:尔时,天尊在禅黎国土,与大道真仙,万万大千神。诸天尊及诸天龙鬼神尽来集会,受吾约束。世问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有年灾月厄、游城赤鼠之厄、天罗地网之厄、命穷算尽之厄...

《六字大明咒注音》

六字大明咒又称观音六字真言、观音心咒等。持诵此咒,利益颇多。嘛呢叭咪(ōng)嘛(má)呢(ní)叭(bā)咪(mī)(hōng)持诵此咒,利益颇多。发音注解:读(ōng嗡),是藏语系佛教的读法。汉语系佛教读(ǎn俺)。咪:其它写法[口+弥]、[口+迷]等...

《报父母恩咒注音》

咒语原文: 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报父母恩咒注音:   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   发音注解:    南无:录音带多读为(nā那)(mó摩),《大悲咒句解》、《密宗秘法・特音》皆读(nā那)(mō摸)。无:梵...

《道藏》 中华道藏 道家经典 在线阅读

《道藏》 中华道藏 道家经典 在线阅读

道“藏”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道藏的意思是道教经籍的总集。“藏”(zàng)字的本义是表示储藏东西的地方。《汉书・文三王传》所说“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万余斤”,就是此意。道教使用这个字,原意专指储存道书的处所或是装东西的容器。东晋上清派杨羲等人所造《上清太上八素...

楞严咒咒心注音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心。最好至少读诵一遍全咒后,再多读诵咒心。  咒语原文:  哆侄他。唵。阿那隶。毗舍提。  鞞啰跋阇啰陀唎。槃陀槃陀你。  跋阇啰·谤尼泮。  虎信·都嚧瓮泮。莎婆诃。  楞严咒咒心注音:  duō zhí tuō。ōng。ā nà lì。...

《如意宝轮王陀罗尼注音》

此如意轮陀罗尼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  陀罗尼原文: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南无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具大悲心者。  怛侄他。唵。斫羯啰伐底。震多末尼。  摩诃。钵蹬谜。噜噜噜噜。底瑟吒。  篅啰阿羯利。沙夜吽。癹莎诃。  唵。钵蹋...

《七佛灭罪真言注音》

此真言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也是过去七佛共说的。诚心诵念此咒,可消除重罪。  真言原文: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  尼诃啰帝。毗黎你帝。摩诃伽帝。  真陵乾帝。莎婆诃。  七佛灭罪真言注音:  lí pó lí p...

《药师灌顶真言注音》

此真言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出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常常念诵此咒,可以健康长寿,临终时可以往生净土琉璃世界,或者由八大菩萨护送到西方极乐世界。  真言原文: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薛琉璃。  钵喇婆。喝啰阇也。怛他揭多也。  阿啰喝...

《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陀罗尼注音》

此陀罗尼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  陀罗尼原文:  唵。捺摩巴葛瓦帝。阿巴啰密沓。阿优哩阿纳。  苏必你。实执沓。牒左啰宰也。怛塔哿达也。  阿啰诃帝。三药三不达也。怛你也塔。  唵。萨哩巴。桑斯葛哩。叭哩述沓。  达啰马帝。哿哿捺。桑马兀哿帝。  ...

《万历续道藏》

《万历续道藏》是《正统道藏》的续集。明正统十年(1445)编成的《正统道藏》,因搜访未周,缺漏甚多。加以该藏编成后的一二百年间,又有新的道书问世。故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明神宗教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刊“续道藏”。    ...

普回向真言注音

这是普回向咒。一般在诵经、念咒毕,或者做任何善事功德后,念诵此真言,将其普皆回向。  真言原文:  唵,娑摩啰,娑摩啰。弭摩曩,  萨缚诃。摩诃斫迦罗嚩吽。  普回向真言注音:  ōng,suō mó là,suō mó là,mǐ mó nǎng,  s...

般若无尽藏真言注音

这是增长大智慧的咒语,一般在《金刚经》诵读本经后都附有此真言。  真言原文:  纳谟薄伽伐帝,钵唎若,波罗蜜多曳。  怛侄他,唵,纥唎,地唎,室唎,  戍噜知,三蜜栗知,佛社曳,莎诃。  真言注音:  nā mó bó qié fá dì,bō lì rě...

净业真言注音

净口业真言:这是清净(消灭)口业的咒。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ōng,xiū lì 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sà pó hē。  净身业真言:这是清净身业的咒。  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

关于补阙真言功德的探讨

关于《金刚经》所附录的“补阙真言”探讨(古梵音暨楞严学推广讲师,果滨老师撰)  本咒相关译本:  据现有文献资料,最早出现类似现在流通本所诵的“补阙真言”咒文如下(按翻译年代排列):  一、唐 实叉难陀大师(652~710)译《百千印陀罗尼经》中的“百千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