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咒语 > 正文内容

维摩诘经(6)问疾品记

维摩诘为诸大菩萨之代表。直心正念真如,亲证平等实相;见得一切众生心源,具足恒沙烦恼,无量功德。故起方便教化,使一切众生,除心源上之烦恼,显心源上之功德。然其为模范与标准者,须依已除已显之。起广大心,证如实相,则能依佛功德为功德也。

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妙,乃诸法之实际,绝离名字言说思量分别。言思所及,只在诸法粗相形式上;而无相无形式之诸法实相,一一皆不可 思议。此不可思议诸法实相之体,非根本无分别妙智莫能证。以妙智为前导,修一切自利利他之行,无不吉祥。以不思议无分别妙智,证不思议无分别妙境;由不思 议无分别妙境,发不思议无分别妙智。以不思议无分别妙智,导不思议无分别妙行;因不思议无分别妙行,成不思议无分别妙德;智德圆满,得不思议无分别妙果, 故曰妙吉祥。

佛与众生皆人也。佛是康健矫强之人,众生是羸弱羸瘦之人。文殊师利是释迦之代表,故净智无病。维摩是众生之代表,故示相有疾。以佛性 论,文殊、维摩平等平等;众生与佛亦复如是。代表佛之文殊,具妙智德;代表众生之维摩,植众善本。众生恒沙烦恼无边功德总在心源,烦恼未净,故维摩现身有 病;功德本具,故维摩运大神通。文殊以佛智加被众生,使其烦恼顿空,功德顿发;故维摩初示有疾,及文殊入室,而病不愈而愈。如众生因佛智引发,恒沙烦恼若 日照霜雪,自消灭于无形也。

世间众生,何故而有病事发生?察其原因,究是何物?竟何所在?倘原因无物,亦无处所,则其病之体性,本来空幻;能如实观察,即为大智慧者。以故有文殊妙智之光,自然消灭众生之幻病也。

吾人看,即是看病源发生之根本理由。凡世界一切烦恼苦痛之事,能明白佛经中之意义,尽可自医。如观己病因身而有,然有身即有病,云何 有时无病?当知有病者由四大不调和。考其不调和之所以然,则知四大体性本不调和,坚、湿、暖、动,升降各别。再进一步,此法界中何以有四大不调和?由吾人 心中有是非、爱憎之发动力。故显四大不调和之现象,即有一种病之事实发生。然吾人之心何以不调?如经中说:因疑爱故,不了诸法本空,于是有我有人,是非爱 憎,不调心象起焉。所谓问疾者:问、即研究义。疾、即事实。因有此一回事实,故有此一回研究。主问宾答,宾问主答,重重深入,忽于根本上得其解脱。维摩之 疾,体性本空,因文殊之问而显其空空。一解脱故,无法不解脱,所谓了其一而万事毕也。

文殊代表如来,维摩代表众生。众生沈没于烦恼之窟,维摩以大悲之力,和光同尘,现身有疾,悲念于佛。佛身充满于虚空,而恒处此菩提座, 随缘赴感,靡不周显于众生前。故维摩悲,佛即慈应,饬文殊往;文殊即代表佛之慈心。以不思议妙智妙德,应维摩代表众生悲仰之诚,大智应大悲;故得悲智不 二,感应道交。

维摩室空之相,乃示众生真心之本相,法尔如是。文殊入室,乃证到众生心佛不二本来之实相。经言既入其室见其室空者,由清净法界等流妙 智,如实而证诸法本空也。无诸所有者,缘生假有而非有也。独寝一床者,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会契中道也。然而一切众生,各各有个独寝一床之维摩诘,放光动 地,雨花弥天,本来之实相,岂独文殊眼中所见一维摩乎!但以妄见执著,莫之能证!发动维摩、文殊之悲智,维摩之所示,即文殊之所见;心佛众生,本无差别 也。

来无来相,见无见相,智悲、悲智,如如平等。文殊不仅所见室空,而维摩亦空,乃至能见之文殊亦空;大地众生,毕竟空无所有。故云:「不 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凡夫未空人我彼此之分别,则来有来相,去有去相。于本无来去之灵明觉性,莫之能返。维摩大士如实相谈无往来相,无能所见,理智不 二,称法界性。文殊承义推演,谓已来则更不来。众生妄执来有来相,则不得更来;文殊证来无来相,亦安有来?有来相,无来相,二俱不可得来。来既如是,去亦 复然。若来若去,徒有假名。所以者何?来者无所从来,故无来相可得;去无所至,故无去相可得。见来见去 皆从缘起,缘起性空,来去无迹。众生有我相、人 相,有依住处,故见来有所从,去有所至。有来去相,因著人相、我相而有,若菩萨著我相、人相、来相、去相即非菩萨。何以故?菩萨观诸法皆空,四相俱寂,所 以无来去相也。

凡可见者,如电光石火,已见更不可见。诸法无常,速于电火,刹那变灭,前后不到,更无再现之理。◆然当人于曾见之理。□◆然常人于曾见 物而后更见者,究其实则一幌便过;今所重见者,乃根触前尘之影子,重现此影子而已。何以故?宇宙万物,刹那顿生,刹那顿灭。真见相者,无有所见。正见时无 有所见,生灭不停故;已见时无有所见,前刹那灭故;未见时无有所见,后际未至故。空一切相,空一切见,来无来相,宛然而来;见无见者,宛然而见!见相泯 然,问答一如,开不二门,迥绝两途。

疑爱众生,迷理迷事。迷理执有我,迷事不知业感缘起。执有我而爱有我,昧业感而爱诸法。菩萨证真如,获根本无分别智而空我,发后得不思 议智而空法。空我空法,心行平等,故能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任运上求下化,利自利他。然佛法慈悲与世法仁爱,有无区别耶?如孔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 而爱物」,其仁心可谓广溥。至若耶稣之博爱,墨子之兼爱,何一非与佛法慈悲相等耶?此在一方面之观察;若全体审求,则世法之仁爱,万非佛法慈悲之足拟。何 者?世法仁爱,根本有我、有人、有家庭、有社会、有国家、有世界之见;先由我而爱人,爱我家,我社会,我国家,我人类世界。其爱由小而渐渐发展,扩充广 大,总跳不出我之范围。进言之、因有我故爱我身,他人乃至世界,故纵我制人乃至制世界。彼此各爱我身,互相纵制,则斗争以之而起,故国与国争,社会与社会 斗,家与家争,个人与个人斗,全世界尽成一斗争之场。甚者至于自杀,无非因有我爱而起。众善之宅,反为万恶之薮!溯其渊源,世法之所谓仁爱,以分别有我, 不平等之心,故演出不平等之剧。虽言仁爱、行仁爱,无非是颠倒分别,妄想执著。佛法慈悲,乃根本无我、无人、无家庭、无社会、无国家、无世界之见。得无分 别之智,任运流出大慈大悲,平等普。所以能济我、济人、济家庭、济社会、济国家、济世界。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是为佛法中菩萨慈悲 之根本。岂世法仁爱可以望其项背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道教符咒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s://fuvvv.com/post/71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符咒施用的方法,画符施法

符咒施用的方法,画符施法

施用符咒的一般原则 符咒的种类成千上万,施用的方法举不胜举。例如,施用咒语的方法,有默念、轻声念、大声念;有书而或埋或焚,等等。施用符篆的方法就更多了,有佩戴在身,贴于患处;有贴于或放于着怪处;有火化为灰,将灰溶于水中,以符水洗头面,洗全身,或以符水擦拭、...

佛教咒语常见字的发音读音

关于咒语的读音简示及咒语真言中常见字注音简选。 由于汉语系佛教、蒙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译音差异很大;汉语系佛教各地的方音又不同,再加上古今音有别,又因多音字较多,还有传错的,还有读别字的。因此,读音不一致,在所难免。常见的不同读法,举例如下,供读...

早晚功课《安土地神咒》走一方土地,拜一方神灵

元始安镇 普告万灵 岳渎真官 土地祗灵左社右稷 不得妄惊 回向正道 内外澄清各安方位 备守坛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护法神王 保卫诵经 皈依大道 元亨利贞...

楞严咒全文注音(根据宣化上人录音记录)

【楞严咒全文注音——根据宣化上人录音记录】注:此咒共2620字,注音仅供参考。其中有些读音与常见的读法不一样(括号中为常见的读音):瑟sěi(sè),缚fù(wā),拏ná(nuó、nú),啒kù(gǔ,qū),地dì(shai,shou),他tuō(tā...

咒──叫你不起分别心

摘录于《解惑录二》耕云先生讲述。  咒──叫你不起分别心──破除人的邪见  问:诵经与持咒有何不同?为什么咒是以梵音来发音,而经文是以翻译音来发音?恭请开示。   答:诵经持咒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因人的不同而有差别。咒就是总持,就是一心,就是真心。一心就...

《甘露法食咒》

冷冷甘露食法味食無量騫和流七珍冥冥何所礙受此法飲食昇天登紫微福德高巍巍供食令清淨一切有為事普皆成代命拔汝三塗苦施汝九玄慶臨當受食時諸天皆讚詠寒庭多悲苦回首禮元皇女青靈寶符中山真帝書一念昇太清再念皈虛無功德九幽下旋旋生紫微...

《回度往生咒》

勤修大道法精心感太冥黃華真降五臟結胎嬰幽魂生天堂飛昇朝上清福慧無不遍此食施眾生...

《功德宝山神咒注音》

功德宝山神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诚心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极乐净土。  神咒原文:  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  唵。悉帝护噜噜。悉都噜。只利波。吉利婆。  悉达哩。布噜哩。娑嚩诃  功德宝山神咒注音:  nā mó...

《消灾吉祥神咒注音》

此神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上说的,出自于《消灾吉祥经》。多读此咒可以消除灾难,带来吉祥。经中说“若诵此咒一百八遍,灾难即除,吉祥随至”。   神咒原文:  曩谟三满哆。母驮喃。阿钵啰底。贺多舍。  娑曩喃。怛侄他。唵...

《大悲咒的功德浅释》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原文)   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说  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 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

《大悲咒注音》

大悲咒:全称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大悲咒原文: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  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

《楞严咒的真实功德浅释》

楞严咒的功效 ——编者 果滨老师  佛说《楞严经》,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 往救护阿难,阿难才被救醒归佛。故知楞严咒乃《楞严经》之主体,没有楞严咒的因缘就没有《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

诵经与持咒有何不同,叫你不起分别心破除邪见

问:诵经与持咒有何不同?为什么咒是以梵音来发音,而经文是以翻译音来发音?恭请开示。 答:诵经持咒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因人的不同而有差别。咒就是总持,就是一心,就是真心。一心就是一念不生,就叫大总持。咒只发音,如果把意思注释出来,那你就生心了。最...

楞严咒持诵须知

● 楞严咒持诵须知一(功德)  1、楞严咒为一切咒中之王,每句胥为以往诸佛及神圣成道心咒之结晶,诵时能得诸佛灌顶,感动一切法界。  2、楞严咒是诸佛种智,亦即众生自性,彻果赅因,穷理备教,持之现证觉道,诵之宿障尽除。  3、楞严咒上尽诸天,下迄幽冥,为一切...

智慧流星心咒和智炬如来心破地狱咒

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剛山靈寶無量光洞照炎池煩九幽諸罪魂身隨香雲旛定慧青蓮花上生神永安...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