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的神奇来自道生论与神气同源论

道生论
《云笈七笺•三洞经教部•符字》云“一切万物,莫不以精气为用。故二仪三景,皆以精气行乎其中。万物既有,亦以精气行乎其中也。是则五行六物,莫不有精气者也。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以却邪伪,辅助正真,召会群灵;制御劫运,保持生死,安镇五方。”“符者,通取云雾星辰之势;书者,别析音句权量之旨;图者,画取灵变之状。”
认为符本是自然而成,即是由道生成。其实这和《文心雕龙•原道》中所论文章之起源的观点是一致的。其文云“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旖,以铺理地之文,此盖道之文也。”在刘勰看来,文并非是是《说文》中“单体为文,繁体为字”的文,也并非后世所谓文章的文,广义来说文即是自然界的一切形状。如云霞的色彩、龙凤的羽毛、泉石的韵致,这些自然而成美,是大自然的杰作。所以文,并非是人才有,自然界本就存在的。
足见道教对于符文来源的解释,并非其独创,而是我国古人对文字文章生成的理解。即是一切万物皆由道而生,符书(文字)也由道而生,正因为其本乎道,所以具有劾召鬼神、赞化天地的功效。古人有珍惜字纸的习惯,《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教人“惜字一千,延寿一纪。”以前我以为古人如此是希望由此而培养对读书人的尊敬,而今看来对于文字的敬畏,其实是对冥冥不可知的道的敬畏。
道教认为,符和文字本是同根,都为自然之气所结;而气即是道之气也,于是以生于道的符,来劾召本于道的幽冥,就好比是用磁石吸铁一样,自然感应。这是关于符何以灵验的一种解释,也是本章所阐述的问题。
神气同源论
虚靖真君云,“神之所寓,灵自从之”,以符之灵验,本乎神明。神又何尝不本乎道呢?道教中虽然有精气神之说,然依笔者一点浅薄的认识,精气神虽有三个名字,而其源头本是一体。是故在同一个太极圈内,精气神互相转化,亦相互影响,《心印经》云“神依形生,精依气盈”。
既然符文是由道而生,而符文的灵验在于神明,那么我们就必须解释一下符文、道、神之间的关系了,而连接这四者的关键就在于“气”。
认为道气是一切万物的祖宗,是宇宙生成的根本。但是其在《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又云“老君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无光无象,无音无声,无色无绪,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弥纶无外,故称大道。大道之身,即老君也。万化之父母,自然之极尊。”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道教所谓符就是先天道气所化,所以可以感召鬼神。这些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荒诞,其实不然。盖有形即有灵,一切有形之物,必定能够对人产生影响。比如颜色、声音、气味、气流等,都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道法中分天心法、神霄、清微各派,大抵都以炼气为主,而其至妙境界就是“心香一焚,心符一熱,万神听命,会捷雷宿之方,穷弄雨师之柄,一檄雷轰,一喝雨至。”既然符文为道气说结,那么我身中如果有存有天罡之气,那也可以感召鬼神,不假符命。
而其所蕴含的神秘力量,也会逐渐被认识,一切武断的否定都是不可取的,符文存在了这么久,必定有其合理的成分,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使之造福于人类,利益于国家。
